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热点>>改革开放40年

《传递生态文明中国智慧 开启美丽中国新篇章》讲稿

发布日期:2018-11-30      来源:基础理论教研室     作者:王旭

传递生态文明中国智慧  开启美丽中国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与发展范式

王旭

生态问题关乎经济发展、民生健康、国家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最公平的民生福祉,更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依靠和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四代领导人始终立足我国生态建设实际,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伟大实践,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进行了系统阐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党中央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带领中国人民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推动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同时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所积累的发展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范式”。

当前时期,绿色发展理念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已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以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高质量发展引领系统性、全局性变革也已成为四十年改革开放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的必然选择。因此,理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入新的征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历史启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系列大讨论使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不断统一,尊重真理、追求真理逐渐成为新的思想路线;同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也为全会通过“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标志着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帷幕由此拉开。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且实现高度统一的全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短短40年内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而在这四十年中,伴随经济迅速发展的是许多区域与领域承载的超负荷的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平衡这一世界性难题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必须始终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四代领导人也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40年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发展的四十年。这四十年中,生态文明建设随着环境保护状态的变化以及国家发展理念的更新,经历了确立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初始阶段(1978-1991)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阶段(1992-2001),从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的成熟阶段(2002-2011)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诠释的升华阶段(2012年至今),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遵循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借鉴参考国外生态环保理论的有益成果,走出了一条契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也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念得到确立与普及环境保护意识不断觉醒,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法治理念,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理念高度融入人心,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助力;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制度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在不断向前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呈现稳中向好趋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循环经济城市、低碳城市、海绵城市、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大都市病”与雾霾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作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不断发展创新;

四是生态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合作,

推动国际间合作共赢,极力扩大同世界各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利益的汇合点,力求在实现本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时兼顾他国和全球生态的保护与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性价值极大凸显。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启示

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生态文明规律性解读的日益深化,并揭示了生态文明逻辑思路合国情演进的必然性,为我国未来及世界各国提供了许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也是对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回答。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改善、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路径,而且是实现制度与政策创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的切入点。

二是着力强化生态建设理念。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指导下进行。只有强化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原则等内化于心,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进而实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变革,以此用理念引领行动,真正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三是注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必须有健全的各种机制、规划、各项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从顶层设计上保障落实才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否则一切美好愿望都将会是“空中楼阁”。

四是实行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复杂、全面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不仅需要党和政府顶层设计、谋划推动,更需要全体公民、社会组织等社会活动主体的大力参与、积极作为、共同推进,共创绿水青山新局面。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径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40年以来,在党、国家和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征程中,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乐享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强大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也使我们对物质的需求更加丰富。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劳动力红利急剧缩小、战略性资源严重短缺、生态环境频频告急表明必须彻底告别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破除传统发展范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之中,形成新型发展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十八大报告中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将“美丽”作为国家现代化目标之一,2018年“美丽”、“生态文明”历史性地被写入宪法,同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更是明确“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及未来发展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所在,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抓手,必须廓清发展思路,打赢生态攻坚战。

(一)坚定生态文明新理念,廓清生态建设新思路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总书记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自然史”与“人类史”相统一的思想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演进规律,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思想。这一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厘清并明确了生态文明的历史内质,并根据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生态环境所蕴含的历史性价值进行了目标定位,是党和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工作、清醒认识生态文明趋势进而理性把握生态文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唯物辩证法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也是对传统的生产力概念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我国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保护资源开发,在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推动自然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物质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协同发展、相得益彰,放弃赚快钱法、大开发的老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向‘双赢’转变”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与目标。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只有通过物质变化无机物与有机物、人与自然才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生态系统的运行则需要人、山、水、田、土、树之间的生化循环,因此建设山水林天湖草生命共同体,采取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使资源得以逐步休养生息,不断改善生态状况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途径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准则。

4、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对党而言,以人民为中心是党中央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并以此为原则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蓝色也是幸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发展基调,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指向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确保他们的生态权益才能符合并实现他们的利益诉求,这也是构建生态型政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

(二)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夯实生态文明物质基础

对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习总书记始终强调“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导向倒逼转型升级,进而谋求科学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非简单地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跳出环境看环境”,让绿色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以高质量发展为前进目标引领全局性、系统性变革。建设好“美丽中国”,确保生态名片不褪色,就应在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上做减法,在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上做加法,促进发展方式实现质的转变,将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作为第一发展要务,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技术、人才等方式多样化、多方式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发展新动力,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绿色含量;重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依据其原有基础结合现代化发展要求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要及时改造、淘汰落后企业,助力第三产业发展。首先,对生态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要立足其发展基础和产业基础,以发展科技为主导,培育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生物和新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其次,在生态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居全国生态经济领域领先位置的地区,要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加大在绿色能源、新动力汽车等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最后,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拓展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培育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 

(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制度保障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这一论述表明了制度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地位,凸显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义。首先,立足现有的制度设计构建全面、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完备的制度引领和约束生态文明建设。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资源管理制度、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等各类规范性制度,加快确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各类环境污染防治制度,创新建立生态红线制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民参与激励机制、生态经济激励机制等。其次,进一步明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纲领性地位。要高度注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全局性,在着力推进顶层设计的同时改革涉及生态环境治理的各类基础性制度,明确跨区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并完善相关机构设置。同时,法治中国建设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生态文明建设亦不例外。要在现有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基础上,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生态文明领域中出现新出现的或原有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以此为依据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结构,着力构建科学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体系,在强化生产者法律责任的同时增强对环境开发、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行为受到有效约束或保护。最后,要将落实科学的生态文明考评机制作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要任务。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来看,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只能是破坏性发展,生态修复的投入远大于破坏性发展带来的收益。因此必须彻底破除“以GDP论一切”的落后发展观念,建立以生态效益为主导,涵盖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等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生态指标在内,以绿色发展指标为核心的考评机制,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和风向标。

(四)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能否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要解决的思想问题。为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关注并决心投身其中的事情,必须引导全国树立环保、节约、绿色消费等思想观念,全面提升生态文化气息,培育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方式,提升生态素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要建构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传播我国传统优秀生态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并将其与我国当前的生态价值观、现代生态意识深度融合,以弘扬生态文明。同时要积极建构生态文化的人文情怀。运用现代媒体传播手段向社会传输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理念,以此引发全社会对自然的敬畏、对其它生物和谐相处的现实感动,进而引起全社会对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最后还要建构生态文化的多维视域。地域、宗教、历史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各地域、各民族的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要以宏观生态文化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多地域多民族的生态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多维视域的生态文化体系,在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态文化内容的同时满足他们的生态文化需要。

(五)积极开展生态外交,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

随着生态问题国际化日益明显,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大力开展生态绿色外交,加强国际间绿色合作,着眼于推进全球生态规则的变革和生态秩序的重构,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首先要积极倡导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大力深化生态文明领域的国际合作,发展绿色金融,加大绿色投资,形成国际生态合作共赢新局面。其次要推动构建国际生态机制交流平台,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遵循积极谋求国际生态交流与对话,主动为解决生态问题搭建国际平台,尤其要加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生态合作。最后要积极参与搭建国际生态治理机构,我国应充分发挥大国担当、负起大国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国际生态治理机制,并在其中争取更多参与权和主导权,积极作为,为建设一个美丽清洁的新世界贡献力量。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在探索创新的进程中脚踏实地,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举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建设美丽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长远性、根本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并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旋律的同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科学高效持续的新治理之路。作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诞生地,中国始终肩负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承担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既要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使“美丽中国”建设迈入新台阶、书写新篇章,也要不断开拓创新,为世界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文档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