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观《黄克功案件》有感
发布日期:2015-10-28
10月14日晚上,学校统一安排我们第26期中青班学员观看了电影《黄克功案件》,对于黄克功的事情,以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很详细,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感触还是很深的。
影片开头,磅礴的大雨砸下来,一个前行的身影,抱着一具尸体,缓步走向了河中,莫名的寒意渗上来。他――到底是谁?女尸被发现后,真相逐渐大白,有人开始质疑:一个多次立功的人,可能是杀人凶手吗? “黄克功案件”就是发生在国共合作抗日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我党局部执政的特殊形势下,如何处置黄克功也是各界所关注的问题:究竟让他以命抵命,就地正法?还是让其戴罪立功,战死杀场?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能否正确处理好此案,直接关系着人民对共产党的信赖。换言之,特赦能换来士气,但会丧失民心。
最终,审判的重担落在了边区法院审判长雷经天身上。但巧的是,雷经天和黄克功在长征路上是生死之交,当年,一块干姜,黄克功救了雷经天的命。而当时的情况也分为“杀”和“留”两大阵营,作为审判长的雷经天,又时常纠结于法律与人性之间;而中央高层则将此案完全交给边区高等法院自主审理,态度不甚明朗。审判近在眼前,当雷经天打好热水,黄克功褪去单衣,他裸露的后背,触目的伤疤,让雷经天都禁不住发问,黄克功淡淡的说着不碍事,却突然让人很心痛。十年戎马生涯,历经磨难而活到当下的一名战士,如果真的死在了延安,如果不能死在战场上,那么他该是如何的不甘心啊。
在法理和人情之间,在“杀”和“留”两个阵营之争前面,雷经天不仅在一碗水端平,还要“两碗水端平”,所以,雷经天给自己叛了“三个死刑”: “第一,判处了使用 ‘特权’的死刑;第二,判处了情感用事的死刑;第三,判决我等待上司意见、不想独立审判、怕承担责任的死刑。我是判了自己三个死刑,才在判决书上按的手印啊!”雷经天内心的决绝可见一斑。
最后的特写,雷经天目中噙着泪光,与李兴国辩论说:“共产党姓共,就是与劳动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待遇;姓共,就是与各民主党派,同舟共济,共同抗日;姓共,就是与民众权利共享,不以特权优待自己。共产党不姓共了,人民就会与我们不共戴天……”随后,他更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后的抉择:“如果我们今天不判处黄克功死刑,以后老百姓就会判我们的死刑!”
黄克功被执行枪决,雷经天百感交集地敲响了陕北公学的那口古钟,钟声“铛!铛!”响起,警钟长鸣,空越时空,警醒世人。
(第26期中青班侯孟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