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海拾贝

三同专题:打芽

发布日期:2015-11-06

好久没有下田地劳动了。二十年前还不时回农村老家参加劳动的境况既远去又如在眼前。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作为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的一名学员,我来到鹿寨县中渡镇大兆村大桥屯参加学校组织开展与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活动。我再一次到了农村,吃农家饭,住农村床,参加农事劳动。

大兆村大桥屯是一个典型的山多田少的农村,全屯40户,人均八分水田。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桥屯各家各户就只有这“一亩三分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大家除了耕种够家人一年的口粮之外,都因地制宜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西红柿是全屯的主要经济作物。经过老百姓多年的辛勤培植,西红柿给村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每亩收入保持在8000元至10000元。大桥屯村民依靠种植西红柿,建起了不少新的楼房,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屯。

到大桥屯的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与几位学员一起到西红柿地里劳动。任务主要是“打芽”,即将把主干之外旁生出来的嫩芽摘掉,充分保证主干的生长,同时用稻草将过长的支条系好。到达田地里时,家主认真地对我们各位学员进行了耐心而重要的技术要领讲解,并一一进行示范。

我进入田地里按照要求“打芽”,刚开始时,手脚还比较轻松,过了十多分钟,手指与手臂有点酸胀。十点钟之后的太阳越来越灿烂,不一会儿,额头就有了汗珠,只好不时地用手揩汗。穿着水鞋的脚也是越来越重,咽喉也开始有冒烟的感觉,只能不停地喝水,不断地产生“奔到田基上休息”的念头,但是,同在田里劳动的其他学员个个都在坚持着,特别是家主全身心投入劳动的身子在影响着我,我也自己鼓励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就这样不断地努力坚持,直到11点半,终于把一块田里的西红柿芽整理好,完成了上午的劳动任务。

当站在田基边上,看着挂满枝上的西红柿,再过十多天,就要成熟了,到时一上市,就转为农民的劳动收入,刚才的劳动确实值得,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农村广大群众不断追求和谐幸福生活的执着。广大农村群众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辛勤地劳动。

(第26期中青班杨天华)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