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海拾贝

三同专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让党旗在农村高高飘扬

发布日期:2015-11-06

2015年10月19日上午,市委党校第26期中青班的61名学员分成4个小组在党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鹿寨县中渡镇大兆村体验农民生活,短短的5天时间,我们通过参加农业劳动,慰问困难农户,与村“两委”座谈、走访村民等形式开展调研,确定了第四小组的调研课题。

一、选题背景

我们此次调研的地点是位于中渡镇西北部2公里处的大兆村中的厂高、大兆、大桥三个自然屯,该村总户数855户,总人口3337人,是中渡镇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是全镇最大的山羊饲养基地。“致富快,党员带”这句话在大兆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近两年在党员的带动下,大兆村从过去单一的果蔬种植逐渐转变为向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长。“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问题,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无论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也决不能削弱。

二、大兆村目前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大兆村基层组织由村党总支、13个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团支部、村妇代会以及大兆村祥和太空莲专业合作社组成。由此可见,农村基层组织涵盖了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现有党员77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有23人,占29.8%,35岁以上党员有54人,占70.2%,初中以上文化19人,占25%,初中以下文化58人,占75%。。

我们在大兆村委会调研的时候看到,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健全,获得过“三星级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主任罗泽干向我们介绍,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的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村民自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开展。今年,在大兆村党总支书记潘寿明的带领下,石祥、大桥、塘藕三个屯联合成立了大兆村祥和太空莲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了230亩太空莲,每亩纯收入3000—4000元,比种植水稻每亩的收入高出2—3倍,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大兆村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严重。农村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无法补充新鲜血液。致使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大兆村的77名党员平均年龄达到了62.5岁,他们多数身体状况差,精力有限,没有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级党委每年给党总支的党员发展指标只有一个,将很多想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拒之党的“门”外,致使党员结构出现断层。

二是党员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大兆村77名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58人,占75%。厂高屯的覃万民队长也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2011年入的党,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群众跟着他一起种植番茄、水稻、玉米,他还把很多种植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在与他的交流中,他告诉我们,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也没有专门的农业专家上门指导,很多种植经验都是靠自己去慢慢摸索,虽然有想创新的想法,但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有想法不知道如何表达,有点子不知道如何实施,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想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很有限。

三是强有力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十个党员八颗牙”的现象还是比较多。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党员纷纷外出务工,基层党组织“选人难”,选强人更难。党组织看准的人,想培养的人,刚培养出来人就到外地打工去了。其实有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村“两委”干部待遇还比较非常低,书记实现不了专职化,工资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

四是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存在偏差。群众想解决的一些诸如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如修路、压水、改电等,涉及多部门,需要项目立项等政策支持,需要的资金也较大,而基层党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实现群众诉求,威信在群众中打了折扣。

四、对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的建议

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使党在农村的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随着形势的变化,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和工作方式亟待调整和改进,否则,不仅难以完成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历史任务,而且将严重削弱甚至动摇党在农村的工作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建立党员发展工作长效机制。首先要拓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视野,广选精培。在发展年轻党员中,共青团组织和妇委会要起到关键作用,要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员发展对象。把现任村委会干部中的优秀非党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兴办领办企业的领头人、民营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青年纳入视野,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人才库。给重点培养对象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增长才干,促其成熟。其次要增强农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把党员发展工作列为县区对乡镇,乡镇对村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个农村党支部每年至少培养5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名党员。同时要坚持标准,正确贯彻党员发展工作十六字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把好新党员入口关。

2、加强党员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村有一句俗语,叫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奔头。农村党员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当地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要突出经济类知识、实用科技的学习,组织党员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参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指导,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比如今年石祥、大桥、塘藕三个屯在总支书记的带动下依托太空莲特色产业,尝试打造农业休闲观光游模式,提高了知名度,取得了成功,群众跟着党员走,找到了致富的路,自然就会信任和拥护党组织。

3、创新组织设置方式。以产业区域为主体设置党组织。一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推行“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和“村企联建”等模式,引导新经济、社会组织与村党组织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赢。二是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将涉农部门与行政村建立党组织,强化涉农部门的服务功能。

4、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建议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党员培训经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经费补助机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将村党建工作经费、党员培训经费统筹纳入财政补助范围。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工作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干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村集体经济收入激励等工作措施,提高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实行公职化,有条件的就地进行提拔,无条件的实行乡镇干部下派或市直干部下派。对党组织委员实行差额选举,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高现行的固定工资和绩效待遇。

                                     (第26期中青班  谭艳)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