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海拾贝

发扬实事求是作风 将课题研究做严做实

——市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第一组学员赴三江县调研

发布日期:2018-04-09 来源:学员工作科

脱贫攻坚,是国家“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最大的发展机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战略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的中心任务,形成了“一把手来抓、抓住一把手”的工作机制。在市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新格局”。我市北部的融水、三江、融安3个贫困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主要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林地多、耕田少,产业布局相近,农林业居主导地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全市近八成的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分布在该区域,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市脱贫攻坚主战场。根据2018年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结合当前十九大报告,市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第组确定了本次研究课题为:柳州市北部三县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为了更好的贯彻我党求真务实、理论结合实际的优良传统,课题组奔赴三江侗族自治县进行现场调研。 

经过近一周的紧张筹备,3月29日21时许,课题组全体成员在课题指导老师杜峰教授的带领下,不辞辛劳,安全抵达三江县城。 

3月30日上午8时30分,学员们准时到达三江县扶贫办会议室,与三江县扶贫办、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及部分特色产业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坚持“不开没有准备的会”的主旨精神,课题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事前做了调研工作方案并将所需要了解的情况提前发送到相关单位。座谈期间,与会单位都对本单位负责的扶贫特色产业领域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课题组成员就一些细节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探讨特色产业的方向、特点和难点。整个会议气氛友好热烈,组员们都做了认真、详实的记录,为有事实、有依据的撰写课题报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获丰厚。

  

会后,课题组在三江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建文同志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来到三江县八江镇布央村仙人山茶园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学习。该基地茶园面积为三千多亩,集中成片区域为八百多亩,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村委组织成立合作社,吸纳周边茶园的农户加入。景区内风景优美,薄雾缭绕,以山、水、茶、亭、桥、雾、古民居等为组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坐拥独特而美丽的生态田园风光。这是继十八大以后,三江县政府努力打造的集生态、特色产业、休闲养生度假、乡村与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创新型生态旅游休闲圣地,同时,也为当地贫困户通过茶叶种植、旅游开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课题组前往良口乡河里村稻田种鱼螺套养殖示范点。郁郁葱葱的高山下,水汪汪的稻田里,天青气朗,几十位村民正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挥汗如雨、热火朝天的在这几十亩水稻田间筑鱼池。村委的一位负责人高兴的告诉我们,这些年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支持,2016年村里开始在部分稻田里试验养殖鲤鱼,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产品供不应求。今年,村里拿到了修筑鱼池的专项补贴,打算大面积铺开稻田种鱼,并积极探索搭乘柳州市螺蛳粉产业链的迅速发展的便车,同时养殖田螺,与种鱼错季供应,最大化的增加农户的经济来源。听罢,大家深受感染和鼓舞,纷纷顿足细看,并与农户面对面的进行了沟通、交流。  

考察过程中,在茶园、田间、地头,组员们向各示范点负责人详尽的了解了该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规模、政策支持、受益贫困农户数、有无对应深加工产业链、市场前景或行情、经济效益及贫困户收益、主要做法和扶贫经验模式等问题,并重点关注上述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下一步目标、措施、意见。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见成效,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全面提速。同时,我们也清醒的意识到,目前我市北三县一些边远山区由于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恶劣、基础条件薄弱、政策落实精准度不足等原因,脱贫攻坚的任务和挑战还很艰巨,我们依然需要继续秉承十九大报告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精准施策,努力奋斗,确保2020年北部三县区域性整体脱贫目标顺利实现。(李晓慧 樊雪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