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研纵横

从党史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营养和智慧

发布日期:2014-12-25

刘国平 

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中华民族的昨天、立足中华民族的今天、着眼中华民族的明天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怎样让中国梦变为现实,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共献智慧,共同奋斗。笔者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善于从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营养和智慧。因为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回顾中国近代史,昔日的泱泱大国逐步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屡遭欺凌,民族深陷危机,人民饱受痛苦。在这段倍感屈辱的历史中,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曾国藩、李鸿章等发起洋务运动,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孙中山领导了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些重大事件都是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进行的努力和抗争,也展现了中华儿女在追逐中国梦过程中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艰辛历程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尽管期间出现了曲折失误,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衷始终没有变。学习党的历史,就要学习革命先辈和建设、改革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国梦筑牢思想基础。 

(一)学习党史是坚定理想信念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力量源泉和行动指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把握前进的方向,明确奋斗的目标,从而在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及个人的事业发展中施展抱负、展示才华,成就出彩的人生。 

坚定理想信念比较有效的一种途径,就是学习党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夏明翰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豪壮诗篇。方志敏在狱中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的优秀共产党员始终把党的事业、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用毕生精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焦裕禄因为信念坚定,在兰考的475天里,拖着病体,“走访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行程5000余里”,与人民群众一道战天斗地除“三害”。“草鞋书记”杨善洲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未动摇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退休后植树造林22年,去世前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一代医学宗师吴孟超九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他恪守着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是我入党和从医时作出的承诺,我将用一生履行这个承诺!”的信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革命先辈和建设、改革时期优秀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学习的标杆,可以激励我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抵制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  

(二)坚定“三个自信”是现阶段坚定理想信念的主旋律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信念又有它不同的目标。坚定“三个自信”可谓是现阶段坚定理想信念的主旋律。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学习党史,有助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党在90多年的历程中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取得这些辉煌成就,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砥砺前行,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以来求独立、求解放、求发展、求富强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世界上有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理论、学说和主义。近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诸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先后在我国尝试过,但都没有成功。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表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如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样,选择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二、学习党史,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探索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学习党史,不仅要了解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做过的主要事情、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以便正确认识党情、国情,更好地开创未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为什么我们党在领导革命的早、中期会犯几次严重的“左倾”或右倾错误?为什么党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甚至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失误?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能够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通过认真地学习和研究党史,深刻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 

笔者认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至少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党内之所以出现“左倾”或右倾错误,给革命或建设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要害是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不懂得认识国情的极端重要性,往往是机械、教条地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原理,因此,不能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恰恰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后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因而能够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正因为,一切为了人民,党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实现了红旗不倒,力量不断增强,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自觉默契的配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革命事业需要革命的政党来领导。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由过去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再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嬗变,关键是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注重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坚强领导核心。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仍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要善于认识和运用好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避免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踏实走好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目标。譬如,要立足国情,对如何实现宏伟蓝图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善于总结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等等。 

三、学习党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蓄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但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就要求党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坚持和弘扬群众路线,才能使群众深切认识到中国梦与个人梦是密切相关的,才能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积蓄最深厚的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一)学习党史,强化宗旨意识 

90多年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共产党领导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打日寇、打老蒋,是为了人民;搞土改、搞建设,是为了人民;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是不断获得人民群众支持的历史。 

当前,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宗旨意识,自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主动深入基层、接近群众、服务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愿,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学习党史,弘扬优良作风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会看到,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它们包括:党的七大总结概括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的两个“务必”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兴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等等。在形成一系列优良作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培育形成了许多富有内涵和特色的精神。在革命时期,曾经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在建设时期,曾经培育了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培育出了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正因为党和广大党员具有这些优良作风和精神,无数共产党人才能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关键时刻勇于挑重担,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充分体现了党和党员的先进性,从而使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学习党史,有助于我们共产党人弘扬优良作风;有助于我们磨练意志,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歪风邪气;有助于我们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我们只有真正读通、读懂党史,以史为鉴,才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干好本职工作,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才能更好地引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学习党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推进这项宏伟工程的关键,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推进管党治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古田会议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强调对红军进行无产阶级政治思想教育以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延安整风运动清算了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根源,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更加走向成熟,从而使党的建设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创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拓宽了党的建设的领域,深化了对党的建设的规律的认识,积累了更加丰富的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经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但是,由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如何经受住“四种考验”,战胜“四个危险”?关键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因此,要善于运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加深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参考文献: 

1、李捷.[N]坚定“三个自信” 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人民日报. 2013-05-31.  

2、常小平.党史是实现“中国梦”的奠基石.中国共产党历史网.2013-09-26. 

作者简介: 

刘国平(1973—),男,柳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通讯地址:柳州市新柳大道市委党校;邮政编码:545616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