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两个建成”提供智力支撑
发布日期:2014-12-25
柳州市委党校 刘国平
摘要:广西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弯道超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我区必须立足区情,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两个建成”提供智力支撑。主要措施包括: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力用好创新型人才;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聚集地。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广西 “两个建成”
《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给广西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将为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广西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区党委彭清华书记提出广西要力争实现“逆风起飞、弯道超车”。面对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广西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弯道超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因此,我区必须立足区情,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两个建成”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完善八桂学者、特聘专家、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制度,加大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各市、县(区)在编制财政预算时设立创新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每年由分管副市长(县、区长)带队,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发改委(局)、工信委(局)、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领导组成人才招聘小组赴区外招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招聘过程中,做到“以中级职称为起点,以创新型为特点”,重点考察人才的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重点学科、新兴产业、重点工程项目、规模企业等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开辟“绿色通道”,采用直接考核、特事特办的方式,经审核同意后办理进人手续。此外,通过组织大型人力资源交流会、参与各种类型的人才交流活动、利用人才网开展网上人才招聘等方式招揽创新型人才。对引进的符合本市(县、区)经济升级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人才,确保落实住房、子女就学、社会保障、解决家属就业等优惠政策,并提供一定的科研条件和生活便利。
二是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拥有大批创新型人才,除了大力引进,更多地应是重视本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本土和尚”也能念好经。建立和完善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训进修,并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规模。依托大型企业及各类创业中心的培训资源,建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每年都有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坚持培养创新型人才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在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构建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终身教育体系。
三是大力用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把他们用好。否则,不仅会阻碍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就是已成长起来或引进的人才也会飞走。用好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把创新型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并提供良好的条件大力支持创新型人才开展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确立开放、公平、公正的创新型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在实现创新型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重点建立人才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促进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发挥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对他们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鼎力支持,使其充分发挥在创新创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四是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充分体现创新型人才和知识价值的分配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创新型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对优秀创新型人才的评选表彰力度,充分发挥物质待遇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对在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并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发放津贴并实行重奖。每二年开展一次“十佳公务员”、“十佳科技人才”、“十佳杰出企业家”和“十佳重才单位”等评选活动,对入选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鼓励用人单位设立创新型人才开发基金,落实人才津贴奖励。还可以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鼓励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与制度环境。
五是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在以往人才评价中,存在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要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真正确立“四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把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强、业绩突出,作为衡量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以激发各类创新型人才工作的热情。
六是促进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人才创新的主体也在企业。因此,要努力促进企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主要聚集地。为此,一要建立健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奖励、项目扶持、信贷支持、出口贸易等政策。二要企业自身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使其具备把握行业技术趋势、熟知企业技术状况、洞察市场与技术关系的能力,提高领导与组织创新能力。重视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战略重点,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提升其创新能力。三要构筑企业创新型人才建设载体。加强博士后工作站载体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参与重大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的招投标,并在立项、推荐列入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四要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参考文献:
1. 江东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广西“两个建成”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N].科技日报,2013-11-01.
作者简介:刘国平,柳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党史党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