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研纵横

增强党性修养 加强组织纪律性

发布日期:2014-12-25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好好抓一抓组织纪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党性修养是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根本前提。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对策: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组织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强化党员意识,摆正自身位置;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拒腐防变;弘扬优良作风,抵制歪风邪气。 

关键词:党性修养  组织纪律  理想信念  宗旨意识  党员意识  自律意识  优良作风 

党的组织纪律是处理各级党组织之间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保持党的战斗力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会议上指出,“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要好好抓一抓组织纪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这些重要论断,指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昭示了我们党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对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加强全党的组织纪律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切实”,即“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组织纪律性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增强党性。本文从增强党性修养角度来谈谈加强组织纪律性问题。 

一、增强党性修养是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根本前提 

党性修养,是指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党性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文化知识修养、领导艺术修养和治理能力修养等等。组织纪律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组织生活规范三个层面的内容。如,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请示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等,是组织生活必须遵循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党性修养决定组织纪律性。党性强则组织纪律性就强,党性弱则组织纪律性就弱。因此,增强党性修养是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根本前提。 

二、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性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但不可否认,组织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松弛的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但实际当中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情况却不尽人意。一是发扬民主不充分。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只讲集中不讲民主,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集体讨论,书记拍板”、“书记谈意向,委员齐响应”等违反民主集中制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还很突出。二是正确集中不得力。有的主要领导分析、判断、综合驾驭能力不足,对班子成员中出现的不同意见,缺乏能力集中,缺乏胆量集中,缺乏方法集中,对集体讨论意见不能及时进行决断,出现议而不决的现象。三是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一些干部认为搞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上层建筑的一切方面都要适应市场经济。因而党和国家不需要再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了,以致在工作中不敢坚持民主集中制,或者是口头说说,实际不做。一些班子中的成员全局观念淡薄,对班子整体决定有不同意见时,存在抵触情绪,工作敷衍塞责。 

(二)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一是滥用权力,错把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二是对错误思想和不良作风不敢批评和斗争,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三是抓党风廉政建设,说的多、干的少;四是执行纪律雷声大雨点小,怕得罪人,不敢追究责任,执纪不严;五是工作时间打牌、赌博、上网玩游戏、聊天、炒股;六是信谣、传谣、造谣,丧失组织原则,迷失政治方向。 

(三)组织纪律遵守不严。一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目无组织纪律,跟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在处理一些应该由上级组织统一决定的重要问题时,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三是领导班子里各自为政,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互不买账,互不服气,内耗严重;四是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五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 

(四)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一是在对待党员权利、义务上,片面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权利”;在党内决策上,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贯彻执行组织决定,忽视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党员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在党内管理上,往往只是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忽视党员在党内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党内监督上,忽视党员的监督主体地位,忽视党员监督党员干部的权利。二是党员行使权利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大的方面说,都是党性修养不够,党性不强,党纪松弛造成的。具体来说,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民主集中制认识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二是理想信念淡化,宗旨意识弱化,群众感情退化;三是封建残余思想中毒太深,“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四是市场经济意识逆袭了政治生态意识,奉行“金钱至上”原则;五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六是管理考核不够严谨科学;七是党内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三、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组织纪律性的对策思考 

(一)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组织观念。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就是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坚持了党性原则,才不会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者使自己游离于组织之外。毋庸置疑,党性强则组织观念强,党性弱则组织观念弱。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党性修养不够,党性原则不强。因此,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强化组织观念,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坚决做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二)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90多年来,我们党经受了浴血革命的枪林弹雨、生死存亡,经受了艰苦创业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经受了改革开放的山重水复、千难万险,成为世界瞩目的第一大执政党,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不受各种错误思想干扰,更加自觉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宗旨,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强化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郑培民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杨善洲一生廉洁奉公,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他没为家里盖一间房子,没让妻子和孩子“农转非”。退休后植树造林22年,临终前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国家。他们是践行党的宗旨的楷模,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当亲人,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竭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把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和执政成效上。 

(四)强化党员意识,摆正自身位置。强化党员意识,就是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党员干部要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置于党的组织之下,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既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又要拥护组织、维护组织、服务组织。党员干部既不能视自己为“高人一等”而独断专行、飞横跋扈,也不能把自己混同为一个普通人而降低要求与标准。要自觉以先进人物为标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执行党的组织纪律的自觉性。切实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 

(五)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拒腐防变。“公生明,廉生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古训,反映了古代贤达人士对廉洁自律的尊崇遵循。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抵制权力、金钱、美色和物资利益的诱惑,以廉洁从政、自律做人升华“事到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化解“四种危险”,经受住“四种考验”,当好人民的公仆。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干事,讲党性、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追求高尚,远离低俗。要洁身自好,情趣健康,好之高雅、爱之得当,好之有度、爱之有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始终牢记党的纪律底线,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小事做起,严格以党的纪律和规定约束自己,树立敬畏纪律意识,以自己模范遵守党的纪律行为体现自己坚强的党性原则。 

(六)弘扬优良作风,抵制歪风邪气。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艰辛辉煌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等一系列优良作风。正是广大党员发扬了党的优良作风,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新形势下,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有助于我们磨练意志,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歪风邪气;有助于我们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共产党人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形象体现党的先进性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共产党组织的纪律严明;以立足岗位创佳绩,模范带头聚民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毛泽东同志说过:“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组织纪律性,是每个党员都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巴山竹:切实加强党性修养 增强组织纪律性,文章写作网,2014-07-18  

2、李学同: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光明日报,2013-10-08  

作者简介:刘国平,柳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