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研纵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实招

发布日期:2017-04-28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zy

转载自《柳州日报》(2016年6月17日)

作者:潘大庆

 

近日读《论语·颜渊》第九则,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孔子的学生有若的思想,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营改增”结构性减税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近几年,我国一般工薪族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及个税占工资总额接近30%,占比相对较高,而我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则高达40%左右,已超过发达国家水 平。 

高税负的供给约束作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对此,我国政府近年来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过去一年来,政府着力“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李克强总理还表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李克强总理表示,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等措施,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部分,当前我们进行的“营改增”,就是要合理扩大减税规模,大力解除供给约束,充分释放生产要素的供给热情,化解当前国内经济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营改增”所实现的 减税,不仅规模大 、范围广,它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减税”,是“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中的实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必然选择。 

(作者系我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教师)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