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用好互联网技术发展党内民主

发布日期:2017-03-17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zy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屈晓华  

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应充分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拓展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方法、创新党内民主方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对党内民主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沿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并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个基本原则,在制度规范与实践创新上不断前行,形成了以制度规范带动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完善制度规范的基本格局。当今世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生活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拓展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方法、创新党内民主方式。 

畅通党内信息沟通,拓展党内民主新渠道。畅通党内信息双向流动是扩大党内民主的前提和基础。党组织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和客户端,建立网上支部,及时发布党的方针政策、非涉密文件、党内情况通报与反映、公示与听证,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和活动,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不仅可以全天候、便捷地阅读、了解、互动和参与,而且留痕技术还能督促党员提高阅读和参与的有效性,扩大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避免信息传递渠道单一、环节过多而导致信息中断、失真、衰减,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冷漠。依托移动互联网形成的上下双向畅通的党内信息,有利于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开发运用党建智能平台,建立“指尖上的微党务”,党员通过手机APP在线参加“三会一课”,云端会议解决党员集中学习问题,有助于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正常化。 

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开辟党内民主新途径。决策民主化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在党内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涉及党的重大发展目标、重大策略等政治层面的重大问题,与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政策,在制定和运行中,要听取党员意见并要求党员直接参加讨论。移动互联网能从技术上保障,让身处各方的党员能按要求及时介入到决策过程中来。网络平台扁平化特征,减少了组织层级,党员可直接将意见反馈给需要的党组织。8900多万普通党员信息库是巨大的“数据金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党员的意见建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提炼出共性、有效、可操作的部分,党组织能得到客观、全面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提高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大力推进党内协商,搭建党内民主新平台。党内协商民主是实现党内和谐、维护党内团结统一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多元利益并存时代,党内协商民主承认党员利益主体多元化和利益矛盾复杂化,强调不仅要从实体上确认党员的主体地位,更要从程序上保障党员参与党内政治事务的民主权利,通过对话交流、理性讨论、平等协商等形式,就关系共同利益或引起共同关注的问题达成共识,尽可能缩小差距,最大程度增进互信和凝聚力量。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协商对话平台,不仅大大降低协商成本,而且让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因时空差异造成的不容易沟通交流变得简单。在移动互联网的协商平台上,中央、地方、基层不同层级的决策机构直接协商对话,普通党员便捷地就党内事务自由讨论、表达和参与,建立起多渠道的党内对话协商和信息反馈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强化党内监督,扩大党内民主新空间。健康的民主制度离不开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就等于放任。民主是一个包括选举、决策、监督、协商、民主生活在内的闭合系统,在基层和农村要跳出“选举中心主义”,只有授权而无限权的民主是“半吊子”民主,这样的民主会被扭曲,全国这样的案例不少。要把选举民主和治理民主有机融合,授权与限权相结合,用法治去保证,实现民主的制度化。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用好移动互联网“全天候、无缝隙”的监督方式,使每个党员和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成为监督的主体和监督对象,形成上下联动、网状式监督的格局,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扩大党内民主的新空间。 

(作者系四川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