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柳州日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

发布日期:2018-12-29 来源:市情研究室

□卢亮亮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人民主体与群众立场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性质乃至存亡得失的根本政治问题。能不能够筑牢共产党人的根基,取决于诸多方面,例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央权威、党的政治纪律等等,而归根到底都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一切行动就指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和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需要人民群众检验的实践问题。这就需要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听党话、跟党走,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一、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没有人民根基,我们党一天都存在不下去。毛泽东同志于19449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从而奠定了我们党的政治立场和人民根基。有什么样的政党宗旨就有什么样的政党实践,有什么样的政党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政党宗旨。但是这样的逻辑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从微观层面来讲,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能够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是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能够一如既往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党对所有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的教育,党员干部要向党看齐,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社会实践和地方发展中锤炼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例如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在精准扶贫的小康路上,在党校“三同”党性教育实践中,在党员干部的本职工作中。 

二、做深入群众自觉为民的服务者。 

做深入群众的服务者,就是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想到群众,为群众着想,尤其是在自觉为民的服务中要有共产党人的这种自觉自律精神,而不是拖着懒惰步伐任由组织和身边人挥舞着鞭子驱赶前进的被动者或僵化人。深入群众,做自觉为民的服务者,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拍脑袋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到群众中,站到群众的这一侧而不是对立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才会把你当作贴心人、知心人、同路人。不管基层条件多艰苦、情况多复杂、矛盾多突出,做为民服务者的决心不能变,这不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而且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无穷智慧。 

三、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做得怎么样,靠什么来衡量?人心向背定成败,人民群众从来都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定盘星。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尤其是在今天的精准脱贫攻坚路上,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了保障,是否露出了笑脸,肯定了我们的扶贫干部,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的根本标准。 

如果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评头论足,有反映强烈的问题,抑或敢怒不敢言,我们就要反思工作有没有蛮干乱干、急功近利、不切实际,有没有滥用权力、发生腐败,把求真务实落到实处,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