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理论广角

《柳州日报》: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践行为党献策使命

发布日期:2023-06-09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践行为党献策使命

张辉华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毛泽东同志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调查研究就是我们党创造百年伟业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新时代,党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认真履行好“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

一、选准调查研究的方向领域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决策咨询工作,应当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这明确指出了党校要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向和领域。广大党校工作者应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医院、学校,在广泛深入了解民情、市情的基础上,召开调查研究方向研讨会,集思广益,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主要调查研究方向,确保党校工作方向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二、端正调查研究的作风态度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里的“风”既是蔚然成风的风气,也是实事求是的作风,没有好的调研作风,决不可能做精做细做实调查研究工作。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道:“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会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广大党校工作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尤其要在端正调查研究作风上下功夫、做表率,坚决杜绝学文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写文章“闭门造车、华而不实”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要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拿出好的管用的对策建议。要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提出研究问题的真知灼见和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

三、坚持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

调查研究要从哪里入手?必须要奔着问题去,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问题在哪里呢?这就需要睁开眼睛、开动脑子、迈开步子,深入一线、走向群众,去融入、去倾听、去交流、去实践,这样才能找到问题所在、症结所在。广大党校工作者要充分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为什么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什么”以及“怎样开展调查研究”等基本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老问题”、研判“新问题”、抓住“大问题”、聚焦“重点问题”,为党委政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路和务实对策。

四、把握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有了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作风,也要有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必须把握科学方法。调查和研究,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可以先调查再研究或者边调查边研究。调查研究就要善于抓住典型、研究典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这为我们如何抓住真正有用的典型指明了具体方法。对取得的调查材料,要进行综合分析,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解决问题。要善于运用解剖麻雀、蹲点调研、统计分析等调研方法,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使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来源:2023年5月26日《柳州日报》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