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
发布日期:2023-06-20 来源:中共柳州市委党校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
张曙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那样,“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立场,集中展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党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自己勇毅前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性立场。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面对如此困难局面,全党闻令而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奔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仅2019年12月27日至2020年5月31日,从全面展开疫情防控到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全国共有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疫情严重的第一线,有1300多万名党员积极踊跃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在抗疫经费方面,白皮书指出,全国各级财政对抗疫经费予以充分保障,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检查和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在财政经费上给予了充分医疗补助。抗疫三年来,全国一盘大棋,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战略,通过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尽最大可能地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二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充分体现党的“一切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的人民性立场。近十年,依托科技进步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经济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分配政策,实现了人民共享发展红利。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年前的1.65万元增加到当前的3.51万元,比十年前增长了一倍多。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年来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基本民生得到强有力保障。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数字化建设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人民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十年来,通过对4200多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和2400多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3亿人,稳居世界第一。通过提高民生福祉和人民生活品质系统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三是通过一系列战略举措科学谋划和充分保障“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未来我国民生福祉和人民生活品质必将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未来两步走战略作了清晰安排,其中事关民生福祉和人民生活品质的内容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报告指出,未来5年,实现人民劳动收入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基本同步;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2035年,通过进一步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明显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报告特别强调要坚决惩治人民群众身边的“蝇贪”,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这些少数人的代言人、代理人。
(作者为柳州市委党校教师)
来源:2023年4月26日《柳州日报》
|
||
|